良师益友

当前位置:益友
操友根

发布日期:2025-01-06浏览次数:

操友根,男,汉族,中共党员,2024届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毕业生,现为安徽大学商学院讲师

博士学习期间,与导师等合作出版专著《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问题研究》;参与编写《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理论与方法》一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或录用S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6篇,其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B类期刊发表8篇;撰写多篇资政专报获得上海市领导的肯定批示。因综合表现优异,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济大学金杜奖学金等奖励,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资格前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进行博士联合培养。

访谈内容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SICIP果汁君:你是在什么时候决定读博的呢?有什么契机吗?

操友根:关于读博的想法,最早可追溯到硕士阶段。当时,因在硕士期间发表过3篇核心文章,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导师曾提及如果有想法可以去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因听闻博士毕业压力很大和其他一些原因,最终选择了直接工作。

由于第二份职业是在在职硕博学历教育公司任学术经理、学术中心总监助理,日常工作内容中有部分是指导企业高管撰写MBA/EMBA/DBA/EDBA等在职硕博论文,因此,受此环境熏陶和职业发展需要,遂重新燃起读博的想法。同时,非常巧合的是,硕导任声策教授从上海海事大学调到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任教,而且,该学院所招考的博士学位也是管理学,因此,我将这一想法与导师进行了交流,在获得导师的同意后进行了报考,并顺利入学。

SICIP果汁君:你觉得就读博而言最重要的品质是哪些呢?怎样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呢?

操友根:因为曾工作过,我常常和朋友们感叹,读博比工作还累!我说的累首先是身体上的,因为自己常常是一周无休,早八晚十;其次,其体现于心理层面,比如发论文、申项目等,因为你必须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老板或者公司,那么这种压力会如影随形,除非你满足了要求。

因此,我认为读博首先需要的是坚毅,可以从坚强和毅力来理解。一方面,读博通常是四年,但也可能会稍长一些。在这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同学早已成家立业,而你仍然是个“学生”,这就需要你有个强大的内心,排除同侪压力的干扰。对于我自身而言,在读博前,工作已然取得不错的职务和待遇,若要读博,就要有“推倒一切重新开始”的决心。另一方面,读博,国外往往将其视为一项工作,这就意味着,若要成为该领域的前20%,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智力劳动。因此,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经典著作,追踪前沿文献,以及一遍又一遍的跑数据、改论文、申报项目、处理退稿等。

关于自己是否适合读博,我现在仍然无法坚定地给出回答。读博前我曾担忧如果不适合读博怎么办?读博中我也害怕如果不能毕业怎么办?乃至现在我依然心有畏惧。但是,慢慢地,我更加相信信仰的力量,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不要左右摇摆,自我内耗,只管踏实努力,如此一来,其结果自然也不会差的。

SICIP果汁君: 研究生生活中会有很多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刻,你是怎么调节的呢?

操友根:博士在读期间,我有过几个压力很大的阶段,其一,来自于论文发表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博一至博二;其二,来自于博士论文成稿的压力,尤其是核心概念无法攻克导致的压力,主要出现在博三下学期;其三,来自于寻找工作的压力,主要存在于博四。客观的来讲,这些压力属于一种长期压力,它们确实也曾对我的睡眠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所幸我及时对其进行了消解。

我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阅读名人传记,感受他们在面临逆境或者类似压力时是如何度过的,我最常翻阅的是《维特根斯坦传》,常读常新。同时,我会确定压力源,找出可能的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集中发力。比如,我们必须发表至少3篇C刊,考虑到博三需要专心于博士论文,如果假设50%的命中率,那么我则需要在博二之前完成6篇小论文。当然,因为工作过,所以我相对能够看得开,即最坏的情况就是发不出论文,拿不到博士学位,这与人生长河相比太无关紧要了。慢慢地,我更加明白,既要全力拼搏,也得适时与自己和解。

SICIP果汁君:你是如何计划和分配每天的时间的呢?有什么经验或者技巧可以分享吗?

操友根:我是个典型的J人,喜欢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规划,然后按部就班的执行。我通常制定年度计划,然后将其分解到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并每周核实工作完成情况,并及时调整后续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比如,我想在24年6月毕业,根据学院答辩流程,需要至少在23年12月前完成预答辩,在23年10月前完成博士论文初稿,按照每个核心章节3个月,绪论、综述、结论各1个月,那么分别需要在23年3月、6月、9月分别完成3个核心章节,等等,以此向前类推,确定每个季度、月度的论文目标,进而确定每周的论文任务。推荐一个制定工作计划的软件“日历清单”,可以轻松设置、友好呈现每月每周的任务清单,完成后可以打叉,很有成就感。

SICIP果汁君:你认为要如何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

操友根:我所理解的学术能力是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展开剖析,逐步从现状深入到运作机理。因此,我的经验分享是要从三方面来系统的锻炼学术能力。第一,研究方法上,要掌握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则包括文献综述、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博弈分析、量化分析等。第二,研究工具上,要灵活运用研究工具,例如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域研究常常使用Stata、NVivo、fsqca、Uci、Gephi、Matlab等。第三,研究文体上,考虑到文科研究的价值常常要通过政策实践来体现,因此,除科学论文外,还应学习如何撰写咨政专报。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学中干和干中学紧密结合,学术能力是从刻意练习和反思中提升的,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无论任何学术研究,一定要写!写!!写!!!

SICIP果汁君:最后还有什么话想送给大家吗?

操友根:和大家分享一句来自海明威的希冀和祝福,“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来同济读博是我人生中的正确抉择,也希望大家都能在国知院见到更优秀的自己。感谢学院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上一篇:陈峻蒲

下一篇:单浩

关闭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衷和楼10-11楼

电话:0086-021-65983113

邮编:sicip@tongji.edu.cn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203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