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峻蒲,男,汉族,中共党员,2021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法学专业。
本科阶段连续4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及一等奖学金,并曾获国家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研究生阶段连续2年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并曾获同济大学——金杜专项奖学金、同济大学社会实践方案大赛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同济大学就读期间,陈峻蒲的平均绩点为4.85,19门课程成绩中共有18门在90分以上,平均成绩位列年级前3;曾参加2项市级社科项目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发表法学期刊论文1篇;并一直担任2021级WIPO班班长和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协助所在支部获得同济大学先锋党支部和上海百个样板党支部称号。
访谈内容
“怎么收获怎么栽”
SICIP果汁君:平时会参加课外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课外活动对研究生而言是否有必要?
陈峻蒲: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其实已经基本上褪去了本科生的青涩与稚嫩。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集体中的小个体,我们不可能成为人群中的孤岛,自我封闭或许会驱动我们专注和执着于学术,但总归会带来感情的匮乏与灵感的枯竭。
就我个人而言,课外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层面上的,我会积极参加诸如“互联网+”“大创”“大挑”等学科竞赛,还会去听一些学院和学校的高等讲堂,这些活动都是依附于同济大学这个高等平台之上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珍惜这些资源与契机,所以我至今还比较后悔没有抓住学院的交换、交流机会出国看一看;第二种是生活层面上的,在师门组会之后,我会和同门们赶海底捞的晚场;周末也会和女朋友在苏州及周边城市进行旅游;闲暇时间我也会去学校的游泳馆扑腾几趟。我并不认为这些课外活动是耽误时间的,人情练达、身体康健、山河阅历等等都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备一环。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课外活动对于升学、就业、读博是无益的,但是人生总不能永远功利与世俗,“无用之用”亦可能“实为大用”。
SICIP果汁君:平时会容易焦虑吗?怎样克服同辈压力带来的焦虑呢?
陈峻蒲:我想每位研究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是我们被所在的学校平台、社会环境所共同裹挟的,我们逃脱不了也避免不了,我当然也不可能例外。坦率来讲,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当我看到其他同学发表了C刊、拿到了红圈所实习、摘取了国际大赛的头筹等,我在钦佩、祝贺他们的同时,也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压力。但是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合理的且有益的,国知院为我们同学提供了全新起点和广阔舞台,就必定会有同学焕发出自己的绚丽光彩。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克服”同辈压力带来的焦虑,而是要学会与焦虑“共存”。一方面,可以尝试逆向思考。同辈压力传导来的焦虑,源于我们内心深处认同优秀、渴望优秀的真实写照,当我们感到压力和焦虑时,证明我们没有完全躺平、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逐,这是值得自己为自己鼓掌的。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内耗。我用的是“适当减少”,是因为我觉得研究生不可能“完全不内耗”。但是一味地自疚和自贬,反而容易陷入“亭前格竹”的陷阱中,要适当地接受自己的平庸,在承认和别人存有客观差距的基础上,勇敢地捅破“害怕”与“踟蹰”这层窗户纸,像八爪鱼一样不断地向所有优秀的同学学习。我想,这样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化焦虑为动力。
SICIP果汁君:研究生生活中会有很多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刻,你是怎么调节的呢?
陈峻蒲:每位研究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也都会有不同的调节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解压方法,仅供参考。
第一,阅读。我从小有看杂书的习惯,我觉得看书的过程是一种心灵慰藉的过程。我记得有一次比较重要的汇报答辩,在汇报的前几天很紧张。我当时就随手翻看了本《遥远的救世主》。要说这本书对汇报有什么学术帮助,那基本上为0;但是丁元英那种洒脱、随性、通达而又自由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汇报的紧张与压力。
第二,吃火锅。本科同学给我起了一个“陈火锅”的外号,并一直被研究生同学叫到现在。热辣滚烫的红油锅底,仿佛能蒸发所有的郁闷与惆怅;酣畅淋漓的夹提涮煮,似乎能消抵所有的紧张与压力。巴奴的脆毛肚、海底捞的小郡肝、潮汕火锅的牛肉丸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情绪低谷时的最爱。短暂汆烫后口腔瞬间释放的弹滑,加上牙齿发力后的爽脆,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进口的是食材,吃下的是欢愉,消弭的是烦恼。
SICIP果汁君:硕士期间可以为就业做什么准备呢?
陈峻蒲:我始终觉得硕士研究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它既是对过去学习生活的系统收尾,也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提前谋划。我个人认为,硕士期间可以为就业做好三个阶段的准备:
第一,研一阶段。国知院的课程任务还是比较繁重和集中的,建议同学们在研一期间专心学习,夯实专业能力,提升学业绩点,为之后的申博、考公等奠定扎实基础。第二,研二阶段。这时已经可以开始思考职业规划,申博的同学可以开始寻找论文研究方向;考公的同学可以开始准备申论与行测的学习;体制外就业的同学可以开始准备律所或法务实习;当然所有同学也都应该重点关注毕业论文的开题和撰写;第三,研三阶段。这时候大家应该都已经有了明晰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则更应当开始集中时间完成硕士论文的初稿撰写和多次修改,并多和导师以及其他老师沟通,以避免出现工作已经找好但是最终论文答辩不通过的尴尬局面。
SICIP果汁君:就业市场不好,该如何调整心态呢?
陈峻蒲:目前的就业环境主要面临着岗位需求与应届毕业生数量、质量不够匹配等问题。面对这种暂时存在的就业压力,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调整心态:
第一,自我打气。告诉自己:“大家都是应届毕业生,我遇到了就业难题,别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我和其他毕业生没有本质的区别,别人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我也同样能找到!”第二,多换赛道。就业难题难免会引发心态波动,但是不妨多尝试几个赛道:律所不适合我就尝试法务,法务不合适我就去尝试选调、国考、省考。当然能在一条赛道上始终如一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但如果真的在就业时屡屡碰壁,不妨多尝试其他赛道,总有最适合我们的那一条。第三,寻求帮助。有时候就业困境源于信息差,可以多和导师及其他学院老师沟通,多了解就业渠道、单位、岗位等信息;同时也可以积极参加宣讲会,并在会上大胆地推销自己。国知院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的千里马,总会遇到赏识自己的那个伯乐!
SICIP果汁君:最后还有什么话想送给大家吗?
陈峻蒲:我想用胡适先生的几句诗与大家共勉:“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希望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3年研究生生活画上圆满句号后,怀揣着国知院的嘱托与师友的期盼,永葆青春与活力,在未来无限的道路上,施展拳脚、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