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 | 第四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23-06-13        浏览次数:2428

2023年6月10-11日,第四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知识产权支持全面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参加。论坛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高文律师事务所提供支持。


主论坛

6月10日上午,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文科办公室主任刘淑妍主持。

雷星晖指出,主办此次论坛是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重要工作部署的具体工作举措;也是同济大学强化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学术研究深入开展,打造知识产权学科学术共同体的积极尝试。希望会议能够凝结各方共识,培养党和国家殷切期待、符合市场需要、能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人才,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汇聚力量。

穆荣平从创新驱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谋势而动五大方面阐述了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方向,指出知识产权研究工作应当聚焦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中的重点问题,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有效性,形成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理论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主旨演讲环节,八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精彩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宋河发教授主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作了题为“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报告。吕薇认为,我国知识产权转化质量不高,应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对全面创新的支持作用、促进高质量创造运用。吕薇提出,需要继续探索出一套能够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工具、健全知识产权价值定价机制、提升高价值专利产出的质量效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一级巡视员毛金生作题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演变与发展”的主旨演讲,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时代变迁、保护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势、保护政策的发展趋势思考等问题展开讨论。他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知识产权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正在打破知识产权规则制定中的垄断地位,成为影响知识产权发展变化的重要力量,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时代之需。

北京大学教授易继明作题为“国际知识产权态势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主旨演讲,就国际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发表观点。易继明表示,“一超多强”的世界知识产权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性变化,“泛知识产权竞争”体现为综合国力竞争。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要坚持现代化治理,牢固树立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进中美竞合下的多边框架体系的合作与重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燕妮作题为“知识产权促进‘四链融合’”的主旨演讲,从宏观层面、微观案例等维度介绍了“四链融合”的内涵及其对创新产业发展的深层影响。曾燕妮指出,我国产业“四链融合”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基础制度供给、发挥市场作用,有效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厦门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龙小宁作题为“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价值评估与政策意义”的主旨演讲,认为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全方位的特点,而量化评估应满足理论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目标要求。她以中国上市公司专利质量的量化评估研究为例,展示了以下规律:高质量专利对应更高的市场价值,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给高质量专利带来更大的溢价,并且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着更高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委会主任王正志作题为“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思考”的主旨演讲。王正志认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客观存在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现象严重,内部服务类型分散、缺乏整合,低价竞争等市场竞争秩序亟待规范等主要问题。王正志呼吁全社会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骆军委作题为“专利政策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主旨演讲。围绕中美两国的半导体竞争,骆军委从产业链结构的角度解析了两国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异。他认为,改变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雪忠作题为“激励创新的专利制度在中国是否失灵”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目前我国专利制度面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挑战,客观存在专利有效性不高,专利审查质量效率矛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法治轨道中推进专利制度的市场机制构建,在关键技术上克服我国产业“卡脖子”技术发展难题。


分论坛

6月10日下午,会议进入分论坛学术研讨环节。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在十个分论坛中,分别围绕“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与司法裁判”、“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生态系统”、“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发展”、“数据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创新价值与专利质量测度及影响”开展学术交流,重点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导向下,知识产权制度有效支撑全面创新、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涵外延、生成机制、治理机制、法治路径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政策”。论坛由同济大学姜南教授主持,重庆理工大学苏平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肖尤丹研究员担任评议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安琪提出,我国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能够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基础制度框架包括规制性、规范性要素与文化认知性要素。西安交通大学杜佳音进行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知识产权系统论分析,认为经济政策是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一阶耦合,应与法律系统进行二阶耦合。天津大学刘大勇副教授基于公共服务与交易成本视角,指出推动统一技术市场建设的知识产权运用机制,需要完善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与公共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滕泽楠助理研究员基于数据百家企业调研,提出数据要素流通使用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和相应政策建议。西安交通大学张楠从政策时间、政策主体、政策效力、政策工具四个维度定量分析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纵向与横向协调实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徐慧副研究员指出我国加入CPTPP,以CPTPP为标准继续完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执法标准,要立足国内发展需求。中原工学院杨树林副教授指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与争议,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与现存问题与重构。华南理工大学万小丽副教授建议开放许可声明不限定地域范围和许可期限,引导和鼓励市场需要的专利实施开放许可。同济大学朱啸宇指出我国软件技术相关专利申请在审查政策修订后,三年内授权率、结案率与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均产生显著提高。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齐立文从成本收益视角出发分析专利申请企业和管制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提出我国遗传资源来源披露要求的政策建议。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保护与司法裁判”。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詹映教授主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徐俊副庭长、同济大学程德理教授担任评议人。昆明理工大学杨静教授从机理、景观、系统控制角度对于我国专利制度风险进行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侯沁以中美两国数字经济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对两国政策工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华东政法大学李青文通过实证研究剖析我国专利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完善路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悦玥从假冒专利罪的定义演变切入,考察域外主要国家立法,提出我国专利法及实施细则修正路径的参考建议。电子科技大学李秀娟以深圳商标诉讼作为样本,选取商标强度、产品线扩展、使用范围等条件变量,进行美国商标侵权禁令救济的组态研究。北京化工大学李祯分析我国用户数据抓取案件裁判思路和裁判结果,提出对于一般条款构建细化判断标准的方法。电子科技大学许莹莹分析相关案例,提出我国企业非公开用户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路径的设想。

分论坛三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论坛由武汉理工大学刘介明教授主持,电子科技大学肖延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袁晓东教授担任评议人。北京化工大学秦琦以企业实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战略为背景,研究发现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战略能够带来政府补助的资金支持,以此增加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华中科技大学袁晓东教授由疫情期间中专利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出发进行思考,强调专利承诺不仅有助于实现最大化社会实质正义,而且有助于专利权人实现程序正义。同济大学刘睿从专利长度的定义出发,介绍了学界关于专利长度同创新间关系的长期理论争议,并展示了实证视角下专利长度延长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厦门大学李季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运用PSM和DID方法分析专利无效审查程序对技术交易的影响,发现经历无效审查程序并维持有效的专利在后续技术交易中的表现更加活跃。同济大学博士生研究生吴雪提出我国专利系统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专利申请质量隐患,通过构建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专利收费结构对不同创新主体专利申请策略的影响。武汉纺织大学罗恺副教授运用专利文本挖掘、企业市场价值评估模型方法分析专利丛林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机理,发现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利丛林存在时间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密集趋势。江西财经大学韩天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解析数字化水平对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的影响机制,发现我国各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的发展水平两极分化明显。山东工商学院王绍虎强调技术进化是企业适应外部技术环境的选择结果,也是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因素,并以中国2010—2021年A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281家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渐变技术进化和突变技术进化对突破性创新韧性产生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效应。北京理工大学赵紫怡以企业所有权性质为视角,探究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间关系,发现严格的环境监管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包括数量和质量都有负面影响,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弱。重庆理工大学安云梦将2008年技术交易税收优惠这一代表性类专利盒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试验”,实证发现专利盒政策对企业的专利转让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且其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分论坛四的主题是“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生态系统”。论坛由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戚湧主持,江苏大学教授唐恒、同济大学副教授常旭华担任评议人,该分论坛围绕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了深入讨论。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梁凯桐通过分析国内典型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试图在数字赋能视角下打开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流动黑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助理教授杨曦以低碳产业为案例,探讨了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与演化进程;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房海娅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发展脉络,探讨现有政策的实践问题及优化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刘祖娴比较了不同国家城市间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风险分散机制在事前防御、事中风控与事后理赔的差异,并从政府参与程度、风险分担机制和融资渠道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的差异;国家知识产权局助理研究员朱志妍结合国际经验从开放许可制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焦点问题及解决路径;北京商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金焰律师以HDMI为例,探讨技术名词作为专用商标究竟是知识产权运营创新还是法律漏洞的法律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刘珊副教授针对我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与绿色产业搭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徐星介绍了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范畴,梳理成果转化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

分论坛五的主题是“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标准”。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宋河发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詹爱岚、同济大学副教授党建伟担任评议人。本分论坛主要围绕标准必要专利等问题展开讨论。同济大学柏杨通过分析标准必要专利技术标准的产业竞争影响、技术标准竞争的国家博弈和国际技术标准治理趋向,提出强化我国技术标准行政引导机制构建。浙江工业大学文佳以收集问卷数据为主要方法,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上海大学李金城对如何构建合理的禁诉令制度并应对域外禁诉令进行研究,通过事件系统理论,研究影响中国禁诉令适用的关键事件,提出中国禁诉令的适用建议。中南民族大学符津浩梳理了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禁诉令冲突治理的历史、法律、经济逻辑,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周治德教授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用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各种标准必要专利中专利许可费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总结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用计算规律并提出建议。中原工学院李尊然教授以比较法的视角,分别研究了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关于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件中禁令与赔偿救济的配置适用现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贾辰君副教授围绕ICT产业标准必要专利的FRAND承诺规制展开研究,分析其实施原因、实施现状、相关政策研究、局限性等问题,并提出建议。长沙师范学院赖流滨副教授对高技术产业专利联盟关系、竞争性学习与专利诉讼展开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启示。广西科技大学陈朝晖教授以环境不确定性为视角,对企业专利商业化的策略选择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梳理各个阶段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的专利商业化策略,得到相关结论与启示。南京理工大学李艳老师采用Probit回归研究方法,对我国市场上创新药企被提出无效请求的药品发明专利S158展开研究,分析了我国市场上药品发明专利权无效宣告审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并从提出建议。中国科学院大学尤宇对专利文件的结构怎样影响专利信息质量展开研究,并从政府、专利审查员、专利申请者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分论坛六的主题是“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由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此次大会的支持单位高文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正志律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丛立先、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马蕾担任评议人。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服务业发展和监管处姜伟处长从区域特点、服务支撑作用、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介绍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围绕新形势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推动和引导发展的新举措。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顾问张鹏律师介绍了企业并购中交易结构设计、商业目标确立、评估目标专利有效性等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具体内容。蔚来汽车全球知识产权负责人刘肖琛从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战略与服务需求出发,讲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安全风险和知识产权竞争。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薛琦主任分析高质量客户、高质量案件、高水平员工对于专利代理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结合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多领域共同打造知识产权共同体的构想。平安集团知识产权胡盛涛总监介绍了企业IP部门视角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发展,以专利质押为例分享了IP部门对接金融机构开展的新兴产业贷业务和in-house模型。紫光展锐知识产权陶春宁总监介绍了集成电路行业现状及知识产权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构建国内专利池的建设性意见。新诤信研究院陈小东院长总结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在规模体量、专业能力和政策环境方面的不足,鼓励加大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和协调发展区域细分领域。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东辉讲述了专利代理机构对于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性,提议从经营理念转变、专利挖掘和撰写、质检部门把控质量等非正常专利申请治理措施。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蒋海军主任从个人与团队管理、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构建、企业创新等角度,探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发展道路上的困境与突破。罗思国际商标代理人唐弘怡以商标囤积和恶意注册为切入点,结合法律修订、技术融合、蓝天整治概览了新时代背景下商标服务机构及从业者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上海市杨浦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潘抒主任从知识产权调解职业化角度,分析知识产权调解行业目前存在的职业资质、职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等问题。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峻岭关注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介绍了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专利导航案例以及知识产权实验室系统建设。冠研(上海)专利技术有限公司CEO顾晓军从跨国专利交易的虚拟案例引入,对专利银行的缘起、核心驱动力、专利银行的组织等方面对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上海萃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正提出当前知识产权的服务热点在于高价值专利、知识产权运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要素市场等,提出了基于实际交易数据的专利价值评估探索与实践。企知道集团知识产权副总裁赵军介绍了GPT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入手分析了GPT应用于科创领域面临的知识获取、情报分析、信息管理、科研协同、论文撰写等痛点。

分论坛七的主题是“数据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论坛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顾昕主持,中原工学院教授王肃、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何培育担任评议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顾昕针对我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数据要素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数据知识产权规则的理论探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陶冶副庭长通过介绍数字经济及数据审判上的典型案例,总结数据类案件的特点和审理难点,并提供了一些裁判思路。上海数据交易所徐彦尧副总经理围绕上海数据交易所结合数据交易探索数据产权的构建,介绍了上海数据交易所创新体系。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孟奇勋介绍了区块链技术与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需求的匹配性,提出区块链视角下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系统构建。北京科技大学王润华副教授对人工智能赋能产品商业化适用“机器理性产品责任”进行研究,提出机器理性产品的责任认定应当采取获利责任原则。重庆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邹汶瑾对CiteSpace的数据产权进行现状与趋势分析,将数据分析的主题演变分为三个阶段,探讨了未来数据产权的研究方向。中国政法大学佘力焓副教授就数据交换与专利国际协作制度变革分享了她的观点,以管理学、法学的视角提出了专利国际协作制度创新模式的思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施小雪老师介绍了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她分析了目前数据犯罪评价的困境并提出与前置法衔接的解决路径。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冬律师结合实务经验,从人工智能保护专利的视角对专利确权标准变迁进行研究,介绍了AI专利的三种保护类型以及确权标准变迁的长远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关春媛就其论文《GAI数据获取与训练适用合理使用原则的困境及纾解》进行介绍。她认为合理使用原则在促进GAI数据获取与训练合法化方面有天然的制度优势,但其适用仍面临诸多困境。国家知识产权局实习研究员刘洁探讨了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她提出数据开放共享与安全保障之间的矛盾以及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原则。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吴鑫怡介绍了自己就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内容的不可版权性及保护路径的思考,吴同学从案例引入结合司法实践分析了人工智能输出内容的保护路径。

分论坛八的主题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华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琦、同济大学副教授华劼担任评议人。西北工业大学刘宇航回顾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数据要素驱动下的生成能力,根据逐利动机、均衡原则和成就感创作动因论证了著作权配置的适格要求。南京大学孙悦聚焦美国有声书版权保护的发展现状,通过计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归纳出我国有声书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北京科技大学李赞回顾著作权开放许可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信息时代下我国集体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困境,提议建立竞争性集体管理制度、平行授权制度、强制性区分许可制度和线上版权开放许可平台。高文律所事务所沙仁高娃律师以手机APP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和“缩略图”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问题为切入点,分享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认定及相关思考。南京大学张守莲研究了作品类型开放结构的放开限度,认为作品类型相对开放不但符合实际情况,应筑起作品类型开放结构的二维限度。同济大学的地丽格娜·地里夏提基于信号理论构建了作品登记制度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作品登记制度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华东政法大学的陈玺蔚以2020年著作权法修法为背景,探讨了视听作品、职务作品、合作作品等边界认定和权利归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林妍池聚焦于算法程序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在法律层面引发的网络服务平台版权责任认定难题,剖析算法推荐下网络平台版权责任必然强化的变革理据和变革路径。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郑淑凤聚焦区块链应用于数字文化市场面临的版权作品交易风险,从平台主体视角探讨其风险的承担与治理,提出可通过风险规避自治与义务责任承担两种方式展开风险治理。重庆理工大学李信刚从读者付费价值、购买衍生价值、社会影响价值三个微观层次以及宏观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论证了网络小说版权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南京理工大学的任丙超量化分析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构建政府、电影版权出口核心企业和他国电影版权进口核心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

分论坛九的主题是“创新价值与专利质量测度及影响”。论坛由厦门大学乔永忠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栾春娟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张米尔教授担任评议人。大连理工大学张米尔教授通过分析申请书字段信息,提取其中的申请特征分析认为技术宽度、发明人数量、权利要求数、技术复杂度与专利质量显著正相关,专利优先权与专利质量显著负相关。厦门大学张帆基于创造性法理提出技术创造度概念及其测度方法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大连理工大学邓思铭基于专利技术分类体系,在首次提出“专利技术会聚层次”概念基础上,构建了专利技术会聚层次影响专利市场价值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同济大学蒋启蒙以路径依赖理论为视角,将技术锁定概念扩展为技术外部锁定与技术内部锁定两个维度,通过扎根理论构建技术锁定评价理论模型。江苏大学黄文基于TOE框架,从“技术发明-申请审查-授权保护-市场转化”专利形成阶段梳理高价值专利形成的影响因素,运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解构高价值专利的培育过程。华南理工大学李牧南教授应用支撑向量机和LightGBM等统计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高质量专利的分类评价模型,进一步丰富了专利质量评价和测度的方法体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单治易运用回归分析认为在撰写质量维度,发明人数和申请文件页数与专利质量呈正相关,权利要求数与专利质量呈负相关;在技术质量维度,技术覆盖范围和引证专利数量均与专利质量呈正相关。华东政法大学周璐副教授运用我国2004年专利审查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审查员授权倾向的收紧显著提高了无效程序处理质量较低专利的准度。上海交通大学孙大鑫借鉴交易成本视角和创新地理理论,发现双边信任对跨省专利许可的概率和规模有积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大学张亚峰研究认为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支持的专利申请获得了更高的质量,而技术转让办公室参与的商业化专利往往以更高的价格销售。同济大学滕子优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影响的演变,发现中国论文的专利引用率显著增加且中国专利对中国论文的引用率较高,我国基础理论有较好转化。

分论坛十是“知识产权研究生分论坛”,由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蔡中华主持,中国计量大学郑素丽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刘鑫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10所大学和机构的12位同学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与政策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教学改革等话题展开交流。同济大学滕子优基于专利引用论文数据,对比城市群知识网络结构和本地主体特征,使用网络攻击分析各类主体对网络韧性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欣辰以我国首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审查案为例,分析我国规制反向支付协议的新范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立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发现我国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政策体系整体质量良好,部分政策存在视野受限、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中山大学王超梳理了DCI体系的发展历程和DCI国家标准的制定进展,认为DCI体系在贯标应用、基础设施保障、参考文献规范、区块链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张钰儿介绍了知识付费平台的类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知识付费作品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并提出保护建议。电子科技大学徐玮介绍了知识产权管理沙盘,及其对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的效果。重庆理工大学邓建川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去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田钧贤认为“双碳”背景下企业应当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完善专利运营,构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绿色专利风险预警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胡添凤以欧盟Manchego奶酪案和美国葡萄酒种植区为例,分析欧盟与美国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冲突与融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刘昕凯从非独创性数据库法律属性出发,比较国际社会的法律保护模式,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与非独创性数据库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重庆理工大学谭星鑫通过构建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探索重庆市在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中南民族大学杨思捷认为应当从标准必要专利禁诉令的颁布、颁布方式、生效时间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


经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专家匿名评议和论文作者现场分论坛报告,会议评选优秀论文13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栾春娟主持了论坛总结与优秀论文颁奖环节。

1.李季、乔永忠《信息不对称下的专利无效审查对技术交易的影响研究》

2.吴群、韩天然、姜南《数字化对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的影响机制研究》

3.赖流滨、张运生、彭陈、魏敏《高技术产业专利联盟、竞争性学习与专利诉讼》

4.王润华《人工智能赋能产品商业化适用“机器理性产品责任”研究》

5.张美扬、朱雪忠、刘睿《Patent Length and Innovation: Novel Evidence from China》

6.赵紫怡、赵玉焕《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The Role of Firm Ownership》

7.魏延辉、王绍虎、刘娜、毛荐其《技术进化对突破性创新韧性的影响研究——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

8.王悦玥《论假冒专利罪的立法缺陷及修正路径》

9.滕子优、胡成、张萱《科学——技术关联视角下城市群知识网络的结构与韧性:基于专利引用论文分析》

10.栾春娟、邓思铭《专利技术会聚层次对专利市场价值的作用机理研究》

11.齐立文、宋晓亭《强制还是自愿?——专利申请中遗传资源来源披露模式的博弈分析》

12.万小丽、陈雄燊《专利开放许可试点运行实证分析》

13.朱志妍《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视角》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雪忠对论坛主旨演讲和分论坛进行了总结,寄语青年学者和广大研究生同学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知识产权研究的法律制度基础,为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与力量。


委员论坛

6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工作会议暨委员论坛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C501召开。会议由同济大学教授毛昊主持。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谢恩希望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强化同济经管与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的交流与合作。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覃文忠期待专委会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贡献更多智慧方案。随后,专委会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前沿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项议题组织委员圆桌论坛,70余位专家委员畅所欲言,为知识产权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有效支持国家全面创新建言献策。


文:李鹏媛、刘睿、姚雯静、刘海睿、张萱、魏洽、韩琦、刘沛昀、张钰、刘汝曦、喻诚搏、陈家盈、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