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进助理教授林佳的文章在行为和组织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发表
发布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607

我院新进助理教授林佳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Investigating the real effect of China’s patent surge: New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patent quality data”在行为和组织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发表。

论文核心内容介绍:

专利质量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中国专利增长表现强劲,激发了许多研究学者去探寻中国专利激增的动因,考察中国在海外授权的专利质量情况,并试图提供了一些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间接依据。但是,由于受到数据可得等问题的挑战,现有研究很少直接讨论激增背景下中国专利质量的整体演进情况及其经济效应。本文构建一个全新的数据库,将中国知识产权局(CNIPA)专利数据库和Google Patents以及incoPat连接起来获得的专利质量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特征信息数据联系起来,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发明专利行为及其经济效应以此探查中国创新能力的演变情况。


具体地,本文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考察,中国专利增长态势是否受到企业内生创新决策的影响,特别是来自企业自主研发努力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这种专利增长态势在未来是否具有持续性。借助定制化数据库和文献的经典做法,本文将专利被引次数作为专利授权后质量的代理变量,将专利权利要求数作为专利授权前质量的代理变量。考虑到大中型企业在中国企业专利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聚焦大中型企业,不仅考察了企业研发等因素与专利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研究了经专利质量调整后累计专利存量对劳均产出、劳均销售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排除各类各层次政策干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改善等外生变量影响后,一系列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因素(如研发支出)导致了其发明专利数量与质量的提高。此外,企业启动发明专利活动和积累高质量发明专利,有助于提高其劳均产出、劳均销售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这表明,中国企业有意识的创新努力可以转化为专利活动的增加,从而转化为经济绩效的提高,由此构建的良性循环机制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


但是,本文也指出了一些企业专利创造过程中亟需纳入政策考量的地方。例如,本文发现中国企业可能更关注渐进式或增量创新带来的短期收益,研发投入转换成发明专利的效率(无论质与量)均未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研发投入与专利质量之间的联系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弱。未来,政策制定需更加注重培育宽容失败与追求长期收益的企业创新文化,将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和专利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此外,中国的创新政策需要缓和企业专利活动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并随着企业专利行为的动态变化持续开展评估与研究工作。


教师简介:

林佳林佳博士是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预聘助理教授。在加入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之前,她曾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林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湘潭大学获得金融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交流。

林博士的研究和教学兴趣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与创新,创新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林博士的研究成果见诸于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已结题),并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268122003560?via%3Dihub

论文详细信息:Wu, Howei, Jia Lin, and Ho-Mou Wu. "Investigating the real effect of China’s patent surge: New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patent quality data."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4 (2022): 42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