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调查报告2022|常旭华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2-12-20        浏览次数:770

过去20多年里,得益于高校的人才输出和技术溢出效应,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由于地理邻近,环高校区域产业/行业分布与高校学科布局往往能实现较好的联动发展,典型案例如“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自上世纪90年代一批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类企业自发集聚,到杨浦区政府、同济大学主动谋划,有组织地开展产业规划和布局,形成了以大设计、环保、企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2021年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产值已达563亿。

本报告以中国科研实力排名居前的8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大部分高校属于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及“双一流”建设高校),选取高校周边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为对象,基于企业总体规模、注册资本、新增企业数量、企业存续时间四个指标,分析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发展状况。

本报告首先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部、西南、西北7个主要区域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三对城市进行城市对比较分析;最后,选择上海10所知名高校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开展案例研究。

报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我国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区域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在过去20年均取得了快速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注册企业数量、在营企业数量显著增长。

▪我国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企业以成立时间小于5年、注册资本低于100万的初创小企业为主,占比超过50%,但呈现占比下滑趋势;成立时间超过20年或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的企业约占10%左右;企业类型以私营为主,国有及集体所有制企业占比持续下滑。

▪“上海-北京”“西安-成都”城市对有显著差异,北京环高校经济圈企业规模是上海的2倍多;西安在企业数量规模和注册资本上超过成都,相比较而言,“广州-武汉”城市对的表现较为接近,广州略优。

▪过去20年,上海10所知名高校的环高校经济圈取得了飞速发展。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尽管受制于空间资源制约,但相比其他区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密度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环高校区域企业平均注册资本稳定维持在一定水平,鲜有增长。

▪特别须注意的是,上海地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内的企业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指标上显著低于上海全市科技型企业的平均水平。

 需说明的是,本报告所指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是一个地理概念。环高校企业数据均来自课题组“链科创”数据库,是以高校地理边界的建筑物作为若干中心点(如图书馆、教学楼、行政大楼等标志点为中心),以1公里为半径划定的3.14平方公里内的企业名录。数据采集时间截止2022年3月。本报告所选择的企业行业类型均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调查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