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组织“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项目留学生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传统知识保护专题”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宋晓亭教授带队,24级国际班班主任李昕助理教授及博士研究生魏人杰协助担任讲解与引导,帮助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知识保护机制和中国保护传统医药的历史经验。
此次研学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推动课程从课堂讲授向实景感知拓展,让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的丰富内涵与中国立法的独特智慧。在博物馆首层展厅,五色石五行装置与“精气神”阴阳浮雕直观呈现中医哲学思想的核心要义;史前医疗器具与商周时期的卫生系统复原场景,再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文明起点。二层展区重点展出了国家现存孤品——御赐针灸铜人,结合南北朝手术器械、宋代官制药罐等珍贵文物,系统梳理了中医药发展历史脉络。三层现代展区则通过600余种药用标本和智能脉象仪等互动设备,展示了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最新成果。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传统知识保护专题”课程的教学边界,也将抽象的传统知识保护制度转化为可触、可感、可悟的真实体验,增强了留学生对中国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现实理解。多位国际学生表示,通过这次实地学习,他们对中医药背后的文化哲学、知识体系和保护路径有了更具象、更全面的认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现实价值,深切感受到了传统知识保护的中国故事。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探索,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打造更多沉浸式教学平台,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理解力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周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