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发布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16-05-06        浏览次数:331

打造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诉讼首选地成为努力方向

    2016年5月3日下午,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正式向社会发布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司法公信力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司法公信力评估综合指数为89.05分。据悉,上海知产法院在北、上、广三家知产法院中率先对司法公信力情况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第三方评估。

   2015年6月,上海知产法院正式委托同济大学法学院,启动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工作。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牵头,联合同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共同开展评估工作。据介绍,此次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估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在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刚成立一年,而司法公信力的建立又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在于知识产权纠纷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认知存在群体差异性。因此,对于评估工作如何做到客观、科学提出了挑战。课题组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评估经验,历经10个月的调查走访与研究分析,探索建立了具有知识产权审判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完成了2015年度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填补了国内对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司法公信力评估的空白。
   课题组结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职能定位、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将司法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细化为专业化、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4项一级指标及25项二级指标。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针对包括当事人、律师、专家、社会公众以及国外相关人士等在内的1000余人开展调查问卷,并从专业分类角度按照相关企业背景群体、相关法律背景群体、知识产权专家群体、知识产权研习人员群体和非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群体等五类群体的评价数据进行了具体评估分析。

  根据课题组公布的评估结果,2015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估综合得分为89.05分(满分100分),整体达到良好水平。五类群体中,具有相关法律背景和知识产权专业背景的人员评估得分较高,而非知识产权背景的人员评估得分较低,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就“专业化、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四项评价项目中,“专业化”的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得分为92分;“国际化”和“权威性”的评价指标得分分别为89分和90分;“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满意度相对较低,得分为87分。从具体的二级指标评估得分看,上海知产法院诉讼程序及庭审规范性、专业化的组织分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与国际组织交流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工作效果与公众的实际感受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评估报告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上海知产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表示,司法公信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法院审判和改革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首批设立的知识产权法院之一,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提升司法公信力作为努力的目标,提出了专业化、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的发展定位。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司法公信力评估工作,目的就是要为法院提供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体检报告”,有助于法院自身对工作成效的深入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上海知产法院将针对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建议,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在培养专家型法官人才、完善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技术事实调查认定等专业化机制、推进建立有影响力的审判规则体系和打造成为知识产权纠纷诉讼首选地之一等方面多做努力,多下功夫,从而更好提升司法公信力。
     同时召开的知识产权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估与建设研讨会上,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秘书长吕国强,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茆荣华以及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市法学会、市律师协会、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专家学者和法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建言献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