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摆在突出位置,并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已成为大国博弈新赛道。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如何构建面向未来产业的新型生产关系?上海如何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高地?
主持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什么是“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何以重要?
任声策:未来产业的典型特征之一是高效能,即更多更好的效果、更高更快的效率、更广更大的效益。在个体层面,未来产业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目前临床试验已取得明显进展,给失能人士康复带来从未有过的希望。在国家层面,未来产业能够增强国家的持续竞争力。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强国崛起往往是在未来产业中占据了优势。例如我国抓住移动互联网未来产业机遇,显著提升了国家的全球竞争力。在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层面,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全球性挑战有赖未来产业提供解决方案。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应该如何“+”?
任声策: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极强的溢出带动性“头雁”效应也是未来产业的发现器、催生剂。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其作用远超“互联网+”“数字化”,建议重点通过“+人工智能”“+科学”“+产业”“+治理”推动。
一是通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强化协同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是指技术能力的实质进步。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平行开发与应用较多,存在数据、人才、算力、算法等方面分散、重复等低效现象,阻碍技术进步速度。如《WIPO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发明专利报告》表明,过去10年中国贡献了最多的全球GenAI专利族增量和科学论文增量,但实践引领能力却并不突出。因而应以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力度强化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资源协同部署。
二是通过“人工智能+科学”增强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正在全面推动科学研究变革,例如AlphaFold人工智能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系统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谷歌DeepMin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多个经典数学开放难题。
三是通过“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制造、医疗转型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赋能自动驾驶、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四是通过“人工智能+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例如针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等重点问题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提升人民健康与教育水平、生活满意度;针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中的重点问题发展“人工智能+城市”“+政府”,提升城市和社会治理水平。
主持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如何深刻理解面向未来产业的生产关系变革,如何积极探索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任声策:未来产业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而发展,要求新型生产关系必须快速适应,否则将制约未来产业发展。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主要改革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点围绕市场“竞争生态”和科技“创新生态”两个生态构建积极探索。
首先,市场竞争生态反映了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分工与联系,未来产业在市场竞争生态中产生和发展,并推动市场竞争生态的演化。例如,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生态将从企业间竞争转向生态间竞争,企业、用户、员工、合作伙伴等之间的交易、合作、分配、消费等关系发生显著改变,因此,数据要素的权益关系、员工与用户的权益保护等成为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构建适应未来产业的市场竞争生态重点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今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必将加快市场竞争生态完善进程,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开展的市场竞争生态研究印证了这一点,《育科创2024——城市高成长科创企业培育生态指数》报告也显示,我国主要城市的企业培育生态已取得明显复苏。
其次,科技创新生态反映了创新主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未来产业在创新生态中获得动能,并推动创新生态升级。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发布的《锐科创2024——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力排行榜》报告显示,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得益于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其主营业务新产品来自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构建适应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生态,重点是塑造新型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关系、推动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这需要打造创业型大学2.0版、技术转移和大学科技园2.0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和经济间快速、高效链接。
主持人:上海是国内最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具备产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如何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高地?
任声策: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高地,是上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未来应继续重点抓“源头”“落地”“效能”。抓“源头”是发挥上海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优势,为未来产业提供更丰富、坚实的科技突破、科技供给;抓“落地”是发挥上海产业基础、应用场景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为未来产业萌芽生根、发展壮大提供充分的土壤、阳光和养分;抓“效能”是发挥上海改革前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优势,为未来产业从“源头”到“落地”的高效转化提供更好的动力机制和要素条件。上海应以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为基础,紧紧围绕优势学科、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场景等,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标志性产品,打造领军企业,培育专业服务机构,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上海模式。
人工智能极强的溢出带动性“头雁”效应是未来产业的发现器、催生剂。一是通过强化协同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二是通过“人工智能+科学”增强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三是通过“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四是通过“人工智能+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任声策
文章转自“文汇报”(2025年01月05日7版:文汇理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