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忠、胡锴: 技术转移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职业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18-06-29        浏览次数:209

技术转移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职业教育模式

朱雪忠、胡锴

《科学学研究》  第36卷第6期  20186

  

作者简介

朱雪忠,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制度国际协调。

  

关键词

技术转移;职业教育;核心素养;职业发展

  

内容简介

       本文旨在提出技术转移人力资源选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思路。在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建立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该联盟的核心素养标准和专业培训目标,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构建了技术转移的专业素养结构框架,并阐述其作用机制与实践意义。

       本文概括了以“职业发展引导”促进“专业培训项目”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从持续时间—教学结构化程度角度对专业培训项目进行了归类,分析了两类针对不同级别专业人士的培养实践案例。提出了我国可采用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1)引导培育独立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独立的中介机构包括大学等研究机构或由其衍生成立的技术中介组织,也包括其他私人投资建设的技术中介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员的国家级别行业协会。重点依托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型会员机构,进行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2)确立符合国情的技术转移专业素养结构,根据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为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及在职培训,制定专业培训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提供指引。同时,专业素养结构也可为科学化的技术转移人才政策提供参照依据,一方面从在职教育上加强素养培育,另一方面从人才吸引上加强引进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中高科学背景和高产业背景两类专业化人员的比例。(3)开发完整而积极的职业发展培训体系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激励,鼓励并支持人员参与国际交流、更高级别培训或者承担更复杂技术转移业务等活动;引导独立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形成明确的专业人员发展晋升通道,行业协会利用组织网络渠道促进专业人员的积极流动;关注技术转移机构的健康发展和运营辅导,设计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由于使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注重从业人员核心素养培养和职业发展引导的基础上,还必须更有针对性地培育职业认同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