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授/研究员
常旭华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主编

邮箱:cumtcxh2008@126.com,15176@tongji.edu.cn

微信公众号:创新与竞争

常旭华,1985年出生,江苏东台人,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哲学博士,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科技创新公共政策。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14余项(3次“优秀”结项)。围绕上海基础研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在SSCI/国家自然基金委重要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提交政府决策咨询报告1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批示或采纳,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佳论文奖”等重要奖项。

欢迎具备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背景,有志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加入课题组。

研究领域:

▪科技创新治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管理

学术经历:

▪2015-至今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2018)、教授(2023)

▪2013-2015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学系 哲学博士

▪2011-2015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学博士

▪2009-201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学硕士

▪2004-2009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理学学士

入选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青年菁英

▪同济大学学术新锐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1.主持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的理论建构和管理创新研究”(24ZDA029)

2.主持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之子课题二“高质量科技供需保障的体系构建、资源配置及协同研究”

3.主持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组织科研团队结构优化与效能提升机制研究(72474157)”

4.主持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过程视角下高校专利转移多目标决策及归化激励机制研究(72074169)”

5.主持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专利转移平衡机制研究”(71603184)

6.主持2025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十五五时期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研究”

7.主持2024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科技服务业能级提升研究”

8.主持2024年上海市“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十五五’期间上海强化基础研究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

9.主持202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加快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关问题研究”

10.主持2023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在沪战略科技力量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情况与建议”(调研专项课题)

11.主持2022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在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实验室体系科技人才评价分析”

12.主持2021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实验室建设管理与体制机制优化研究”

13.主持2020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上海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路径与运作方式研究”(结项:优秀)

14.主持2019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全球主要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理念、经验及启示”

15.主持2019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与政策体系研究”

16.主持2019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加快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破性政策举措研究”(结项:优秀)

17.主持2018年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管理与协调机制研究”

18.主持2016上海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评价及建议”

19.主持2016上海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理念与政策研究”(结项:优秀)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奖项和荣誉: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城校共生”为特色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2022,第十四完成人)

2.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2023年(第三完成人)

3.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加快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破性政策举措研究,2021年(第一完成人)

4.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全球视野下上海科技创新立法保障研究,2017年(第四完成人)

5.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上海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5年(第六完成人)

6.Univeristy invention disclosure: Balancing the right stage and type, 第76届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佳论文奖”,2016年(常旭华,陈强,Patrick S.W. FONG, 詹泽惠)

学术专著:

1.常旭华.中国高校专利转移若干关键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2.常旭华,陈强. “大科学”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

学术论文(自科基金管理学部重要期刊或SSCI期刊):

1.Hairui Liu, Junhan Zhang, Lei Gong, Xuhua Chang*.Academic Patents Assigned to University-Technology-Based Companies in China: Commercialization Selec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J]. Economic Journal, 2025. (SSCI,Accepted)

2.CHANG Xuhua,GONG Lei,ZHU Yali.Evaluation of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Chinese university patent transfers: Is increasing the inventor[J].Research Evaluation,2023,32:693-704.(SSCI Q1)

3.Xuhua CHANG, Patrick SW FONG, Qiang CHEN. Coordination contracts in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chain[J].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2020,2(18):234-247.(SSCI)

4.Patrick S.W. FONG, Xuhua CHANG*, Qiang CHEN. Faculty patent assignment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Evidence from 35 top patent application universities[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8,(43):69-95.(SSCI)

5.Xuhua CHANG, Qiang CHEN, Patrick S.W. FONG. University invention disclosure: Balancing the right stage and type[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7,(42):510-537. (SSCI)

6.Xuhua CHANG, Qiang CHEN, Patrick S.W. FONG. Scientific disclosure and commercialization mode selection for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16. 43(1): 85-101(SSCI)

7.常旭华,刘海睿,张峻涵,姚雯静.“高校-教师”介入衍生企业对专利转让速度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5(待发表)

8.姚雯静,常旭华,陈强,鲍悦华.知识溢出视角下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创新创业活跃度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5(待发表)

9.常旭华,喻诚搏,张凌恺.中国基础研究产出高质量专利了吗?——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5(待发表)

10.陈强,宫磊,常旭华,沈天添. 学术生命周期视角下高校教师多元角色识别与动态转换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

11.常旭华,贾月莹,刘海睿. 高校技术转移研究:进程、热点及中外比较[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43(2):150-167.

12.常旭华,宫磊,陈强. 基于产学技术差距的“四技”合同交易实证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10):84-97.

13.常旭华,仲东亭. 国家实验室及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管理体系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21,(6):13-22.

14.常旭华,赵一青,陈强. 过程管理下高校专利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 科研管理,2020,(1):152-160.

15.常旭华,陈强,李晓,王思聪. 财政资助发明权利配置-国家、单位、个人三元平衡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9,(6):13-21.

16.常旭华,陈强,刘笑. 美国NIH和NSF的科研项目精细化过程管理及对我国启示[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2):134-143.

17.常旭华,陈强,韩元建等. 基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涉税问题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8,36(4):635-643.

18.常旭华.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高校专利转移管理问题与国别借鉴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计划管理,2017,38(5):27-36.

19.常旭华,詹泽慧,陈强,Patrick P.S.W. 我国高校教师发明披露问题—现状、制度原因及改进对策[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6,28(3):122-134.

数据库检索:

▪主持搭建中国高校教师画像数据库“链科创”,收录教师超过50万人。

学术共同体:

1.Asia Pacific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主编(ESCI检索,JCR Q2)

2.《国际大都市发展研究》青年编委

3.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 副秘书长

4.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副秘书长

5.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员

6.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 研究员

7.中国科技法学会 理事

科研团队成员:

▪博士研究生7人(知识产权管理方向)

▪硕士研究生9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方向)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4人

上一篇:程德理

下一篇:陈栗

关闭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衷和楼10-11楼

电话:0086-021-65983113

邮编:sicip@tongji.edu.cn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203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