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优服务让便民利民落到实处(知识产权报)

编者按

知识产权服务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支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展望“十四五”,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将为实现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专家点评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东风正劲

在即将迎来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抚今追昔,展望前瞻。凝视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事业,回顾过去忆迅速发展,高歌猛进;瞻望未来看蓝图在手,前程似锦。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厚积薄发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纲举目张,我国多年来一以贯之、继往开来地追求“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链条中,创造是源头、运用是目的、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而知识产权服务尤其是公共服务,就是贯穿于全链条各个环节的加速器与催化剂。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引航导向并提纲挈领,前者在第六部分中明确规划了要“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后者所列的第三个重点任务就是“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在于加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加强知识产权数据标准制定和数据资源供给,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信息加工和服务机制,藉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整合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目标已经确定,航向已经指明。站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时间节点上展望我国未来的知识产权服务,尤其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前景,前途光明,东风正劲。可以预期,类似“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及其省市、行业、专业各级配套的知识产权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与年俱增、与时俱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以及相关数据库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新月异,资源共享,信息互利。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之新业态、新模式、新内容也必将随之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推陈出新。“知识产权服务劲,强国建设面貌新,又是一度四二六,展望前程好风景。”(陶鑫良 作者系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为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供给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知识产权创造更有质量、知识产权运用更为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更强更大、知识产权管理更为精准,做到知识产权实创造、活运用、强保护、精管理,这就必然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支撑保障。

知识产权服务不仅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延伸,是知识产权全链条的重要一环,更是全链条的基础和支撑,能为知识产权全链条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助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效能,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有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知识产权服务包括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基础性服务,发挥着知识产权服务的保障性、主导性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数据显示,91%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27%的地级市设立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34种专利基础数据、5100多万条商标基本信息向全社会开放;6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上线运行,初步实现“一网通办”。这些成就为更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质量和效能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21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发展基础等四大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划。可以预见,在新发展阶段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程中,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服务全链条”必将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便民利民、公共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智慧便捷、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多元、公共服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坚实的“十四五”目标也必将达成。(许春明 作者系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典型案例

专利分析 捕捉创新灵感

面向各地推广应用专利检索分析系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搭建服务平台、持续助力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该系统已为创新主体提供服务70余万次。新一代地方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下称新一代系统)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丰富的专利数据资源,提供免费、实用、方便、快捷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功能,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在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20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优化完善新一代系统功能,新增国民经济分类检索,方便用户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进行检索查询;升级自建库及分享功能,支持用户自建、共享多层级多分支专属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库。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部署29个新一代系统地方端,推动广东、天津、黑龙江、山东、江苏、杭州、湖北地方端面向全国用户开放高级账号注册服务,向全国市场主体提供10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数据检索、分析和下载服务,系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效果日益显现。截至2021年11月底,新一代系统累计为2.7万余个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专利检索服务51万次,专利分析10万余次,专利著录项目下载量达3314万条,累计自建库2164个。

与此同时,各地也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推广宣传。2019年以来,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向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宣传推广新一代系统,满足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浙江,新一代系统已入驻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等省市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与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浙江工业大学等联动。

如今,新一代系统的用户体验度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提高,已成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找得到、学得会、离不开”的得力创新助手。


数据开放 共享知识宝库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主动供给,扩大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范围,推动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应开放尽开放”,满足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的信息获取需求,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切实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1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开放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我国实现了45种中外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的可批量下载。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上线欧盟商标查询系统,首次向公众提供国外商标信息查询服务。

向主要电商平台开放专利权评价报告数据接口,推动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又一举措。2021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开通和京东、阿里巴巴两家电商平台的专利权评价报告共享试点接口。电商平台在受理专利侵权投诉时,可一键链接查看专利权评价报告,为电商平台对专利侵权投诉的快速处置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在国际合作方面,根据中美欧日韩五局间国际协议,扩大专利数据开放范围。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更新完善《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数据规范(试行2020版)》,发布《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利用指引》,明确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基础数据利用规范。《知识产权基础数据优化配置方案》等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为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利用提供指引。

知识产权数据“宝库”可否进一步公众共享?知识产权信息能否让创新主体更加“触手可及”?带着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服务全链条”的目标,答案还将继续书写。


服务清单 便民一目了然

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为创新主体解压减负,实行告知承诺制改革促进流程简化……2022年年初公布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下称《清单》)明确49项知识产权服务事项内容,包含知识产权申请服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三大类别,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再出一项有力举措。

随着“一网通办”成为可能,“足不出户”在网上办理业务成为越来越多公众的选择。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升级商标网上服务系统、专利电子申请系统,通过让数据“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自去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面推行商标电子注册证、专利电子证书,从申请到授权整个流程实现线上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模式,切实实现为创新主体解压减负。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分别达到98.8%和98.0%。

如今,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审批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切实降低了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制度性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日前,专利代理执业许可审批、商标专利质押登记工作均已按照告知承诺制办理,审批模式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转变。

围绕《清单》内容,部分地区结合自身服务资源优势,建立了地方清单体系。广东、河北、湖南、安徽等近20个省(市、区)制定了地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明晰了《清单》中落地地方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及办理方式。

公共服务有“三化”,营商环境再优化。《清单》的发布和落实推动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让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再次迈出重要而坚实的发展步伐。


湾区互联 服务一站集齐

202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与香港知识产权署深切回应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需求,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面向公众开展香港知识产权业务一般咨询服务,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合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同年10月20日起,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可在大湾区内地十二个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咨询香港知识产权业务,更多创新主体不用专程赴港即可了解香港知识产权一般性业务办理流程和相关资讯。

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大湾区知识产权事业协同发展,在促进粤港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互联互通、积极探索构建“一站式”的大湾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为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贡献“广东智慧”。

今年3月,《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下称《条例》)施行。《条例》提出,中新广州知识城将建立知识产权代理、咨询、商用化、交易、融资、鉴定、法律和培训等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产业体系;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交换共享。

早在2019年,广州、深圳两市,便各自发挥创新优势,“牵手”共促知识产权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上,广州、深圳两市市场监管部门达成《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探索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文章载于2022年4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原文链接:https://www.cnipa.gov.cn/art/2022/4/15/art_55_17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