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我在上海学IP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是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50周年。为了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对外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上海知识产权故事,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合作,联合推出《我在上海学IP》系列短视频。我们把镜头聚焦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聆听他们在上海学习和生活的独特体验。

司娜 | 从土耳其到上海——《我在上海学IP》

司娜(Merve Sena Bozkurt)来自土耳其的安卡拉,现在是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司娜去过中国很多城市,但她发现上海特别有吸引力。她说,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众多历史地标和现代摩天大楼的独特融合,使它成为一个迷人的、充满活力的探索之地。

司娜说,因为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个人兴趣,她对促进土耳其和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充满热情,并希望能利用她的教育和经验,在未来为这个目标作出贡献。


毅格 | 从巴西到上海——《我在上海学IP》

毅格(Iago Camilo Fernandes De Sousa)来自巴西圣保罗州,现在是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这里,我得到了更多向知名教授学习的机会,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多项实践活动,体验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生活,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和宝贵的经验。

感谢SICIP无与伦比的教学质量,让我有机会向业内知识最渊博的专业人士学习


戈燃 | 从阿塞拜疆到上海——《我在上海学IP》

戈燃(Kamran Ahmadli)来自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目前正在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攻读WIPO项目的硕士学位。

戈燃对学习知识产权法有着强烈的热情。在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深造,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戈燃说,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知识产权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上海是引领知识产权活动的中心城市,在制度创新、保护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

戈燃说,在上海学IP(知识产权)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未来亲身参与到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和合作中去。




菁菁 | 从俄罗斯到上海——《我在上海学IP》

Anna Pokrovskaya来自俄罗斯。她会说5种语言,曾在俄罗斯最大的科技园——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 Skolkovo)工作,对创新的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对她来说,上海有着特别的吸引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成为“一带一路”项目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叫她“菁菁”。

菁菁说,创新和创造力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她看重这里提供的丰富资源,上海如同一个窗口,帮助她观察和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所发挥的影响力。



菲尔多夫 | 从塔吉克斯坦到上海——《我在上海学IP》

菲尔多夫出生于2001年,在互联网上,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称为“Z世代”,意思是数字技术的原住民。在大学本科阶段,菲尔多夫学习的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以后在塔吉克斯坦专利局工作。结合自己的经历,菲尔多夫想在IT(信息技术)和IP(知识产权)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于是,他来到了上海。

菲尔多夫说,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正在全球引发新一轮技术大变革。这都需要知识产权在制度、规则等方面进行支撑。中国是一个科技创新强国,正在构建一套高效、现代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在数字之都上海,他尤其能感受到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这体现在企业创新研发、绿色低碳转型、营商环境建设、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