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学工
马然:前路漫长,执着前行
image001_Fotor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生(右二为马然)

      编者按:炎热的夏天,是毕业的季节。又有一批同济学子,怀着“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胸怀,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学校新闻中心开设了“2018毕业季之我的同济故事”栏目,邀请各个领域的优秀学子写下他们的“同济故事”,与我们分享他们的青春年华。

image003_Fotor

      人物小传:
      姓名:马然
      院系: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学历:硕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

      很多学弟学妹都曾向我表达过困惑:“我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该做什么?”事实上,我也曾经心怀这样的疑虑。直到乘上同济这艘“远洋船”,我终于明白,充满奇迹与发现的学海航程,值得我们溯洄从之。
攻克德语难关
      年轻的我们常常害怕前路艰险,常常忌惮未知的困难,就像忌惮神话里的“巨人”与“海神”。但实际上,只要我们迈开腿去前进,我们会发现,“巨人”即使存在,也能够被强大的我们所打倒。
      研一入学前,我选择提前到校参加中德学院组织的德语学习。从A1到B2的德语强化班,需要用掉整整一年的时间,而且是每周雷打不动的五个半天。更加具有挑战的是,与专门为学习德语排出课时的中德学院不同,我们学院的专业课全部安排在研一,这意味着,我在研一一学年里不仅要完成德语学习,还要修满专业课学分,其中还要修习德语教学的专业课。这的确令人望而生畏,不过我决定试一试。所幸,在这条“披荆斩棘”的道路上,许多师友都伸出手助我一臂之力——王頔学姐同我分享她自己的经验、不断鼓励我,还送给我德国原版的《德国民法典》(BGB)帮助我学习德国民法课程;曾彩霞老师不仅尽量帮我们排出与德语课不冲突的德国法专业课时间,还鼓励并帮助我寻找留学生语伴,让我协助德国教授上课,为我创造令德语水平迅速进步的语言环境;朱雪忠老师甚至允许我跨选他开给博士生的课程,使我的专业课学习不至于与德语课冲突……最终,我不仅完成了德语学习,同时修满了专业课学分,在此期间还赴厦门等地参加了多场模拟法庭竞赛并有所收获;同时,一年的德语学习更令我对德国、对欧洲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与中德各方的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image005
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作学术报告
      光阴荏苒,那段岁月早已刻进时光,那时的坚持与情谊也刻进了生命。每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总会常常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勇攀学术高峰
      学海无涯,如果说德语学习是求学航船上一张扬起的风帆,那么厚积薄发的学术积累则是这艘航船的平衡舵。在星光熠熠的同济,我有幸获得“学术先锋”荣誉称号,实在受之惶恐。不过,作为历届“学术先锋”中屈指可数的文科生,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研究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
image009
同济大学第十届学术先锋颁奖典礼现场

     在我的导师张怀印老师的引导之下,我得以顺利地开启了学术之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写的数篇文章在司法部、国家版权局等单位组织的数场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并且发表于《中国版权》等学术期刊。此外,我曾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德经济法比较论坛暨研究生国际论坛”“互联网+内容供给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和“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还曾赴安徽合肥、德国康斯坦茨、意大利都灵等国内外城市参会并作报告。犹记得第一次在国外做学术报告时的紧张和局促,又记起后几次的沉稳和从容;犹记得日夜赶论文的绞尽脑汁,又记起成果发表那一刻的无限喜悦。在学术研习的道路上,勇于迈出第一步,勇于试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收获更加完美的科研成果与更好的自己。
      作为社会科学的学习者,我常常思考如何让我们的研究真正地有益于社会的发展。2016年,我获得“上海发展研究奖学金”,赴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在这里,我开始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工作。一方面,我利用书本上的理论参与分析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小到城市垃圾分类的立法,大到未来经济形势总体走向;另一方面,我又在实践中不断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获得了来自基层最新的研究点,获知了政府和人民最关心的话题,为自己的研究找准了更接地气的方向。决策咨询研究不仅要在书斋里研习,更要走进社区、街道参与实地调研。在这一过程中,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战略更鲜活的展现在了我的眼前,社科研究的现实路径也随之深入了我的脑海。
尝试多元角色
      在学术领域之外,我乐于尝试各种新挑战、承担各种新角色,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等领域也成为了我的“战场”。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我更收获了无数的成长与友情。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作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首届研究生会主席,将研会从无到有建立和运作起来的过程。虽然我们人数不多,但是却齐心协力,同行奋进,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习,是学生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求职之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校期间,我有幸成为同济大学选派的第一批“紫光阁”实习生,赴最高人民法院实习。

image019
同济大学第一批“紫光阁”实习生(左二为马然)
      得知自己入选“紫光阁”计划将赴最高法实习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毕竟对于法科生而言,这里的一切庄重严肃,而法官老师们又都鼎鼎大名。实习开始后,紧张之情很快烟消云散,因为每位老师都平易近人,对实习生更是照顾有加。来到最高人民法院,我有幸亲耳聆听共和国大法官的谆谆教诲,感受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有幸与最高法业务骨干、主审法官一起研判案件、参与庭审,提升法律思维能力和素养;有幸亲身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过程,参与重大司法政策研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这里实习,常常觉得自己在现实与理想间穿梭,尤其是在司法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当下。
      实习期间,我曾作为代表参加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实习座谈会”。会上,来自十余所高校的大学生畅谈了自己母校同学主要的就业实习去向与困惑。会中,主持人问起:“有没有人是发现了自己的理想,并一直为之坚持和努力的?”从选择法学作为专业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而不断尝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和模拟法庭竞赛,乃至有幸通过“紫光阁”计划去往最高人民法院实习。如今,站在毕业的节点上,我知道,前路依然漫长,而我将执着前行。
      感恩母校和老师们给予我的每一次机会和每一份荣誉,这里的梧桐夏日、秋日暖阳见证了我的努力与收获。新的航程即将开启,愿诸君海阔风平。
image027
作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之一,代表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生在学位授予仪式上发言
 
本文转自“同济大学新闻网”